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8

2022年11月30日,神十四与神十五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92年,国家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逐梦的30年间,长征二号F火箭飞了16次,神舟飞船飞了15艘,航天员飞了10趟,不懈的创新攻关和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五号,从无人到一人一天再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绘就,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实现。


(1)有人认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加以评析。

◆星河如梦,舟行万里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人锻造出的四个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合理性。

◆追梦者,终圆梦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坚守梦想的人,都是中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神舟十五号乘组,有一人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航天员”,他就是邓清明。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56岁的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神九任务他奋战了整整三年,最后告诉他被备份了,他觉得没有关系,之后还有机会。25年的时光中,他四次入选备份乘组,却四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为了圆梦苍穹,邓清明几乎付出了所有,但是他从未彷徨、从未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航天员而言,漫长的坚持和等待是一门必修课,邓清明用25年的坚守终于圆梦。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这是中国航天人永远不懈的追求。


(3)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坚守航天梦的?
22-23高二上·山东滨州·期末
知识点: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化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四个伟大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梦天”实验舱计划在今年10月发射升空。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形成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字基本构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1992年9月21日正式确立,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探索并建设以过渡实验性质为主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完整功能的空间站。当时载人航天的主流和趋势是航天飞机,但中国最终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载人飞船路线,并且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以确保安全性。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中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完成了三步走的目标。

逐梦的30年间,长征二号F火箭飞了16次,神舟飞船飞了14艘,航天员飞了9越,不懈的创新攻关和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四号,从无人到一人一天进入太空再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的绘就,使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



(1)请运用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解读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程。
(2)中国航天人在创造中国奇迹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前往太空,停泊于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两个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神舟十五任务是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任务。神舟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从神舟十五航天员这一次太空驻留开始,完成基本构型建造的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的建成,是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不断抵近。神舟十五的发射成功,为环环相扣、高密度高难度高风险的12次空间站建造发射,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不断刷新的中国航天高度,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既是对我国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孕育的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不仅激励一代代航天人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新长征,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造情况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为什么要弘扬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3)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他们正在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着自己的一切。请你代表本班同学向三位航天员写一封致敬信。 字数1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空间站全面建成”。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其中“神十五”任务是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材料二   “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一直坚守的信条。结束24年10个月的守望,邓清明终于身穿他的“飞天战袍”乘坐着神舟十五号飞船,开启了他的圆梦之旅。自1998年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邓清明尽管多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的信念从未改变,他把每次“落选”当作磨砺,坚持训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时刻准备着。他说:“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失败不失意,大道终可期”,正因为邓清明同志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梦想持续燃烧、脚步持续向前,如今,他成功实现了从“备份”到“主份”的蜕变。每一位航天员都在为守护航天强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材料三   2023年3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陈冬、刘洋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这些奖章、荣誉的背后凝结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都与航天事业有关。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无数航天人在航天实践活动中孕育出的精神法宝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说明邓清明从“备份”到“主份”对我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载人航天精神照亮梦想的远征”为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