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28 组卷7331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校高一(1)班学生在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时,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学以致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照搬西方国家的道路、制度、文化等)”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材料二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有些地方不顾经济发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发展零碳产业,激进式、运动式“减碳”。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纠正运动式“减碳”,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

材料五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简述矛盾同一性的知识。
【小题2】矛盾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小题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小题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小题5】从矛盾的角度,分析“双碳”工作中的“破”与“立”的关系。
【小题6】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小题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题8】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小题9】有评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小题10】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题11】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要如何协调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的关系。
【小题1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小题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探究分析我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要求:紧扣主题,不少于200字。
【小题1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探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此,我国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跨流域跨区域生态立法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成为常态,遵循规律、集成协同的环境司法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

材料二   M县是典型的海浸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粮食产量不及好地的四分之一。近年来,M县根据本地区土地和水文状况,带领全县农民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改种降碱、科技排碱、整地改碱等方式改良盐碱地。通过明渠改暗管,将排碱沟渠和田埂整理为耕地,推进“小田变大田”;按5‰坡度规划大块条田,既提高了水分、光照和肥料的利用效率,也让耕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到90%。县里还对农田里的路、沟、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提高配套水平,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的美丽景象。该县已先后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盐碱荒地1100余亩,年均增产粮食1000万斤,实现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M县是如何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