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7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王家庄村位于甘肃灵台县星火乡中部,是抗日英雄高永祥的故里。近年来,王家庄村着眼农村基层实际、挖掘本村资源禀赋,加强乡村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探索出了“巩固一个红色堡垒,建设一支红色队伍,打造一个红色地标,推动一个红色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画出了乡村治理、共谋发展的“同心圆”。

聚焦脱贫攻坚,培育红色产业。王家庄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组织“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流转,经营果园150亩,采取创办采摘园、“红色标贴”打造、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全村800多亩果园提质增效。通过县文旅公司负责衔接组织、县委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村集体参与利益分红、农户提供“长征饭”等措施,探索提出了“公司+村集体+农户”村企融合发展的模式,累计开展融合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民俗体验、苹果采摘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活动124场次,累计接待全县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开展现场体验教学、革命理想信念教育6000人次。

自脱贫攻坚以来,王家庄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产业培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苹果产业和劳务产业不断壮大,各级驻村帮扶单位献计献策,农民增收有了信心,有了保障。


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王家庄村民是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
21-22高二上·福建福州·期末
知识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但有人却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冲突的”,城镇化就是“去农化”,乡村振兴就是突出“三农”,城与乡要争夺资源,二者内在不一致。综合运用矛盾和辩证思维特征的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并说明应如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材料二   近年来,海南省某县以打造村级公司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2021年9月,该县A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与周边村庄的村级企业合作,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共同建设了山兰稻种植基地、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并打通了种植、采购、仓储、配送全环节;该公司与县域国企平台公司合作,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带动122人次就业,务工收入84万元;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互助联合会,把村级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注入联合会,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

2022年,该县B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转产种植了310亩红毛丹,将公司经营纯利润的10%用于发放工资和奖金,25%用于给村民分红、65%用于公司后续发展和村里的公共事务.

…………

通过打造村级公司,该县各村庄整合各类涉农、产业扶持等资金,并吸引一批社会资本进村发展集体产业。

(3)结合材料二和《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县打造村级公司能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取得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4)结合材料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材料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要求。近年来,北京市某区推进“一村一所”帮扶活动,121家律师事务所帮扶该区330个村,村民有任何法律问题,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专业律师.目前,该区有7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推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黑龙江省推动建制村建立起“四所一庭一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人民法庭、综合治理中心)联动调解机制,推进建设“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湖南省在乡村地区建强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全覆盖,并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13万余人,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提升。

(5)结合材料四和《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私家车时坚持讲求实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这使得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也渐趋成熟。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还与不限购、免征购置税、购置补贴等多项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有关。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同时不断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说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数字化带来的消费推动力,中国正迎来一个“新消费时代”。互联网 新生态和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不仅放大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更推动了消费者行为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从必需品消费、品质消费,转向个性化和体验化消费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 性价比、简单舒适品牌及自己内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追求名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加速改善、升级, 整 个 社会开始进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升级时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应对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升级时代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Y县探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相关分配制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


(3)根据上述材料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材料四:湖山村将本村区位、资源优势与域外资金、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建设了8个产业集中区,引入15家企业在村落户。采取合作社、企业牵头,规模化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入股分红、农民务工取酬等方式,发展村级产业,壮大集体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积聚物质财富的同时,湖山村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先后建起了农民文化活动广场、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卫生所、养老院、幼儿园。通过“我给地、你租种”的办法,引资种植景观树,实现企业经营与村庄绿化双赢。湖山村成为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生态宜居村。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湖山村的建设经验对实现乡村振兴有何启示。
(5)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的根本性问题,请你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