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884

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届时形成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宇基本构型,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重要目标。

我国自主研发的肩负“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的首个太空望远镜——中国空间站组成部分之一巡天号光学仓将于2023年发射升空。天巡号将长期观测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约100颗类太阳型恒星,有望在其周围发现宜居带类地行星,特别是“地球2.0”(与地球大小轨道与环境非常相似的行星),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据估算,这一计划预计发现约50颗类地行星。科学家将通过对太阳系近邻行星系统的细致普查,给出宜居行星及“超级地球”(数倍到10倍地球质量的系外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


请你就“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寻找“地球2.0”的构想所运用的推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就这一推理方法的科学性谈谈你的认识。
2022·北京·一模
知识点: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届时形成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宇基本构型,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重要目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92年,国家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逐梦的30年间,长征二号F火箭飞了16次,神舟飞船飞了14艘,航天员飞了9趟,不懈的创新攻关和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四号,从无人到一人一天进入太空再到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绘就,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销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

◆巡天探宇寻新家园。

我国自主研发的肩负“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的首个太空望远镜——巡天号光学仓将于明年发射升空。天巡号将长期观测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约100颗类太阳型恒星,有望在其周围发现宜居带类地行星,特别是“地球2.0”(与地球大小轨道与环境非常相似的行星),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据估算,这一计划预计发现约50颗类地行星。科学家将通过对太阳系近邻行星系统的细致普查,给出宜居行星及“超级地球”(数倍到10倍地球质量的系外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


(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加以阐释。
(2)请你就“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寻找“地球2.0”的构想所运用的推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就这一推理)法的科学性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召开研讨会,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以下简称CSST)项目的序幕。2013年11月,CSST正式立项。根据立项时的方案,CSST是与空间站实验舱直接相连,但由此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空间站周围可能存在的污染环境和颗粒物等因素都不利于天文观测。鉴于此,2015年,该方案被调整为CSST与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并获得批准。2022年年底,CSST初样鉴定件研制完成。随后与巡天平台集成开展联合试验,进行发射场测试,最后计划于2023年择机发射。

材料二   CSST的主要使命是“巡天观测”,也就是对天体进行普查,能够清晰、精细地观察到成千上万的星系,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同为太空光学望远镜CSST与哈勃望远镜相比更适于巡天,其巡天相机的镜片口径为2米,虽然略小于哈勃望远镜的约2.4米,但是其视场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可以比较快地完成大范围宇宙观测,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好比山上有一群羊,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其中一只羊,而CSST可以把成千上万只羊都拍下来,而且每一只的清晰度都和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的一样,可见,相比哈物望远镜,CSST创新设计思路是建造可以观察更广阔天区的太空望远镜,以更高的效率巡天观测,更系统地研究宇宙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理解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我国巡天望远镜的建设历程。
(2)材料二中专家的观点属于哪种思维的基本形态?请谈谈你对上述思维形态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