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5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处理同周边不同国家和民族关系、同外来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伦理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原则体现在文化领域,就是采取谦虚开放的态度,与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比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历史上,中国不乏多元族群与多元宗教,但无论族群如何多元,总能因命运与共而融为一体;无论宗教如何多元,总能因交流互鉴而和谐共存。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这为当前促进各国携手合作、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对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启示。
22-23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其中之一就是“突出的包容性”。他提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城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在谈到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班级举行“文化使命青年担当”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每个要点不超过20个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发展。

材料一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主席提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材料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是在同共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上述主张对共创亚洲文明的启示。
(2)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互鉴发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如以阐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