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在自信的路上。

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

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颖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1.8%;2022年1-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增长21.8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美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6.1%。中国与146国家发展了经济和贸易关系,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128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观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美国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所谓“脱钩”,是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所谓“断链”,是产业链与中国切断。针对美国用非正常手段围堵中国,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成果,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享,脱钩断链是一把双刃创,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损害自身利益;中国不警成脱钩断链,脱钩断链也无法阻挡中国发展;我们的发展始终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中国当下的底气。所谓“脱钩断链”,恰恰是美国不自信的表现,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论证“脱钩断链”是错误的。

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走在自信的路上”为主题撰与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说理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2-23高三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国际关系民主化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材料一     10 月 18 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应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我们以两岸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鼓励支持沿线重点地区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当前,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祖国完全统一面临着新的形势,但“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驾驭复杂局面、战胜风险挑战的综合实力和必胜信心,完全有能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阔步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安全的知识,分析我国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的依据。

材料二   东南亚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海陆交汇地带, 东盟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

9月11日,第20 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45个国家近750家企业参与。本届东博会除了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热火朝天的商贸洽谈,还首次举办了“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以期形成相关成果。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发展机遇,在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发挥经济互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将不断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与东盟不断扩大经贸合作的世界意义。

材料三   “一带一路”十年来, 中国走在更加自信的路上。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GDP达12610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 年至 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8.6%,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特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1.8%;2022年1-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33.1亿元人民币,增长21.8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美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6.1%。中国与 146 国家发展了经济和贸易关系,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128 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美国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所谓“脱钩”,是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所谓“断链”是产业链与中国切断。针对美国用非正常手段圆堵中国,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成果,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享,脱钩断链是一把双刃创,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损害自身利益;中国不惧怕脱钩断链,脱钩断链也无法阻挡中国发展;我们的发展始终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中国当下的底气。所谓“脱钩断链”,恰恰是美国不自信的表现,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论证“脱钩断链”是错误的。

材料四   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 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底, 中国与五大洲的 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风电场助力哈萨克斯坦向低碳转型,非洲偏远村庄接入了卫星电视信号,安哥拉干旱地区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一带一路”倡议已被载入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多边机制的成果文件。2023年10月,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1个国家和41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与会嘉宾围绕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4)结合材料四,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实力“圈粉”的原因。

材料五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频发。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发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优势,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已有 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 4000万人摆脱贫困。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公认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


(5)结合材料五,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倡议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请就如何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