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50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考察调研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国务院实施了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了《长江保护法》实施方案,拟制了《黄河生态保护法(草案)》;各级政府使全了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建立了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保全过程监管并开展执法联动:在沿河沿江流域开辟生态公益林和湿地公园,作为集普法宣传、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基地……人们以不断提升的保护意识为墨,以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行动为笔勾勒出“母亲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永葆生机活力的美丽画卷。这十年,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黄河、长江,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也发生根本性变化。截至20227月,我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23.2%,水环境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们碧水保卫战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22-23高二上·湖南岳阳·期中
知识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这十年

◆蓝天白云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遥感卫星记录了十年前我国大气质量变化情况。随着经济的增长,代表重度污染的红色范围在不断扩大,我国大气污染在2013 年时达到最高峰,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此,一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的蓝天保卫战,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打响。

邯郸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2013年,工业污染排放占到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0%以上。最主要的工业重镇复兴区内,就遍布大大小小的400 多家钢铁、煤炭、化工企业。邯郸市政府把去产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配合、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了钢铁产能指标交易平台,结合政府补贴,组织所有企业依据承担的任务缴纳钢铁产能指标置换交易金,以市场手段倒逼产能压减;对去产能企业职工建立了企业吸纳、扶持创业、公岗兜底等10个方面安置渠道。经过多方努力,邯郸市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为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这“断六强”,最终把污染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2021年,邯郸市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74天增加到了245天,重污染天数从98天减少到了15天,甩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1)邯郸市的经历只是全国蓝天保卫战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邯郸市的做法对我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有哪些启示。

◆碧水青山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考察调研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对长江流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国务院实施了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了《长江保护法》,拟制了《黄河生态保护法(草案)》;各级政府健全了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建立了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保全过程监管并开展执法联动;在沿河沿江流城开辟生态公益林和湿地公园,作为集普法宣传、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基地……人们以不断提升的保护意识为墨,以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行动为笔,勾勒出“母亲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永葆生机活力的美丽画卷。这十年,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黄河、长江,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也发生根本性变化。截至2022年7月,我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23.2%,水环境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们碧水保卫战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美丽中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国之大者。十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实现美丽中国梦”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法善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黄河保护立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黄河保护立法列入立法计划,并围绕黄河保护立法开展调研。国务院对黄河保护立法起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集中力量推进起草工作,赴河南、山东、甘肃、陕西4省开展立法综合调研,召开立法座谈会,听取流域九省区人民政府意见,开展专题研究和专家咨询,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21年4月,《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20日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黄河保护法将是一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也将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制定的又一部流域法律。


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定将完美出台,以实现良法保障善治。据此有人认为“良法就能善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予以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脆弱、水沙关系失调等问题相互交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应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经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高票通过,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该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修改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清理了对民营企业不平等的行政法规,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国家均通过专题座谈、基层立法协商联系点等方式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国务院通过一系列规定,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主动接受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开展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有效推动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错机制,甄别到正历史形成的刑事涉产权冤错案件。公安部严打滋扰企业、欺行霸市等犯罪活动和侵犯民营经济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公安和司法机关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涉企法治宣传活动,设立各类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健全法律维权服务网络,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及内容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