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减贫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项目地区2000年2010年最新数据
日均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的人口(单位:百万)欧洲和中亚地区34115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63221220
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232247281
极端贫困人口所占百分比欧洲和中亚地区7.32.41.0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34.810.81.0
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58.247.743.7

注:极端贫困人口是指日均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的人口。


(1)结合材料一,概述全球减贫问题的现状。

材料二   202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更好;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世界意义。


(2)运用所学,说明中国全面小康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
(3)当前,我国已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请从《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两个角度,简要列举我国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材料三   推进共同富裕,县域是关键。影响我国县域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缺少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顶层设计;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融合度不高、带动力不强,发展模式落后;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薄弱;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居民收入结构呈“金字塔”型,社会公众参加慈善活动的意识普遍不强。


(4)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实现以县域为支点撬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22-23高三上·天津红桥·期中
知识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2014我国居民收入及增长情况: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收入来源分类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数值
20167元
28844元
10489元
11421元
3732元
1588元
3427元
增幅
8.0%
6.8%
9.2%
9.7%
8.7%
11.6%
12.6%

注:1、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0%,比2013年的7.0%涨幅有明显扩大,也高于2014年7.4%的GDP增速。2、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9,较2013年小幅下降0.004点,我国基尼系数已经实现“六连降”。
(基尼系数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越小,反映收入水平越平均;反之,基尼系数越大,反映财富越向少数人集中。按照国际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是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材料二: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扶贫日”。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习近平在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的批示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1)概述表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做好减贫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促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中应发挥的作用。

国际减贫   中国担当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我们将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主要采取八项举措: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将于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等中国特色扶贫理念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中方已发布《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报告,全面分享各领域减贫经验和实践。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中国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预计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开放的角度论述,中国是国际减贫事业的中坚力量。
要求:
(1)运用相关经济常识知识概括中国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的两个方面贡献,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