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13年4月,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名垂千古的绢本设色作品《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大量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颜色浓厚,颜料极易剥落,几十年来,只展出3次,即使是故宫内部的古画研究专家也难一睹真容。对于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待文物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利用便会导致破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物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900多年后的今天,后人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舞蹈与美术的结合,创作出同样惊艳观众的《只此青绿》。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从情节看,它有一点穿越剧的意思,但又不是以前大家理解的那种情节性的穿越剧,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根子里的东西。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


(1)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两种观点。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此青绿》创作过程体现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
22-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
知识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舞蹈与美术的结合,作品一经问世持续“火爆”出圈。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作品融合多种元素,跨越时空,展现今日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生动展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品得到观众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只此青绿》被写入了白皮书:“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只此青绿》“火爆”出圈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只此青绿》的创作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核心是创意。请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该节目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舞蹈与美术的结合。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作品融合多种元素,跨越时空,展现今日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生动展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品得到观众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2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只此青绿》被写入了白皮书:“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只此青绿》的创作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核心是创意。请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两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