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中国主张:第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第二,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四,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从中国主张出发谈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某班思政课课堂拟举办以“履‘青年之责’,护‘地球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条发言要点。(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21-22高一下·陕西渭南·期末
知识点:主权国家的义务联合国的作用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民主化生物多样性公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应该构建什么祥的地球家园、如何来构建、中国怎么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持续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为建设地球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材料二   在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会议上,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那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同样有行动。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十”政策体系。中国行动彰显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为世界树立样板。


(1)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某班思政课课堂拟举办“新时代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贡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两条发言要点。(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2021年10月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大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擘画未来。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发言中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主张,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昆明宣言》。

中国主张: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

《昆明宣言》(节选):

►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各国政府继续合作推动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纳入或“主流化”到决策之中。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积极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加强国家层面的环境法及其执法力度。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为什么能转化为全球共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