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作出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在认真梳理研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委托专家组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21-22高一下·广东韶关·期末
知识点: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为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在认真梳理研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委托专家组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材料二   高一某班围绕“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展开综合探究活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9件,决定批准双边条约和加入国际公约6件,与时俱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观点二: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坚持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逐条对照法律条文,对企业破产法等6部法律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监察、司法工作监督,听取人民法院案件审判工作、人民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工作等报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如何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
(2)材料二两个观点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的问题。请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撰写发言提纲,加以评析,要求字数在150—200字之间。提示:如果对两个观点都评析,只给书写在前面的答案评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