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7 组卷2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具体而言,一是全民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总体提高。二是政法机关引导公民遵循法律途径定纷止争,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压力,缓和了公众情绪,“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成为共识。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个人和社会组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使守法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和组织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受惠、违法者受罚的导向。

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倡导公民和组织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自觉用法能力。


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21-22高一下·江苏宿迁·阶段练习
知识点: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治理理念,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实践,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立法过程中,我国坚持民主立法,共有217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2022年全国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解80%以上民事纠纷,平均耗时较一审民事案件缩短43%。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9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使每一位群众都能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建设全民守法、尊法、学法、用法的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坚实基础,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坚定信仰、基本素养和自觉行动,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才能使法治成为一种公共信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