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高一某班同学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良法:为社会生活噪声“立规”。

我国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与20多年前相比,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公众对声环境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新型噪声源不断出现,室内外噪声污染也日益多发。这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的内涵,在原有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且扰民的情形纳入噪声污染的范畴,明确为社会生活噪声“立规矩”,以严密的法律条文,给嗓声按下“静音键”,守护公众的“安静权”。对机动车“炸街”、高音喇叭促销、广场舞音乐声太大扰民、邻居宠物半夜乱叫等现象,均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如新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如果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有专家认为,“新噪声法”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使法律制度成为宁静环境的守护神。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善治:守护群众的“耳边安宁”。

2022年中高考期间,山东省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与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行动的通知》。菏泽市人民政府除按照“新噪声法”对各类噪声源进行严格管理外,还发布了为高考、中招创造良好考试环境的通告。通告要求,高考、中招期间,严禁车辆在管制范围鸣笛;各考点周围居民区、考生聚居地全天禁止施工,考点附近小区、广场、饭店、宾馆、招待所、商店、文化娱乐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等要严格实行噪声管制,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和休息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等特殊活动期间,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可以对可能产生噪声影响的活动,作出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性规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告。


(2)噪声防治既是一个治理课题,也是一个法治命题。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加强噪声治理,守护群众“耳边安宁”的路径。
21-22高一下·山东菏泽·期末
知识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法治国家的内涵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立法先行】

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时隔8年,立法再次迎来修改。根据立法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地方人大以及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将修正草案印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征求意见。

立法法修正草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3年2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立法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13日通过,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立法法的修改过程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

【学法用法】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从此有了“安全锁”。某同学参加班级组织的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为题的演讲活动,以下是他的演讲稿提纲。

附近小区、广场、饭店、宾馆、招待所、商店、文化娱乐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等要严格实行噪声管制,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和休息环境。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同学们: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个人信息的基础性法律,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加强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等,为公民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自觉把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

(2)运用“全民守法”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演讲稿提纲。

法治的中国再出发。

【缘起】

噪声污染是社会生活一大“公害”。清晨睡梦正酣,楼下突然传来广场舞曲;深夜读书正兴,室外传来刺耳的炸街声浪;高铁上安静休息,却突然电话噪声让你无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交集越来越密,由噪声带来的各种纠纷也日益增加。

【过程】

“我们孩子怎么没教育好,你要有意见就去找警察”“你要是敢骂人我就骂死你,真没有教……今年5月,在高铁上因小孩吵闹,一名女乘客出声制止,从而引发该女子与3名家长之间的骂战,双方言语中都带了不少具有威胁、侮辱性的词汇。

其过程被一名女乘客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热度很快发酵起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大量评论对孩子家长口诛笔伐。因视频中3名家长的面部清晰可见,有网友将这3人的正脸画面剪辑出来,配以“没素质的一家人”等文字,号召网友进行“人肉搜索”。

孩子家长王某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有很多人到其个人微博下留下攻击性语言,王某不堪其扰,认为上传者侵犯了其肖像权和隐私权,准备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治理】

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重要精神指引下,2022年6月5日,新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出台施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

噪声防治是一个法治命题。新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如果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新噪声法”以严密的法律条文,给噪声按下“静音键”,守护公众的“安静权”。广大居民在受噪声烦扰时,可拿起法律武器守护一方宁静。

噪声防治也是一个治理课题。“新噪声法”完善了噪声标准体系,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同时,增加了自治管理的规定,例如鼓励业委会、物业服务人通过制定管理规约等形式,约定本社区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由业主共同遵守。

噪声防治还是一个文明考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邻里之间只有做到互助互谅,才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同维护优美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对上传视频者的行为和王某的行为分别作出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