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35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对自己的评价是:“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

1956年,面对美国核潜艇的威胁,国家需要一批学子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彭士禄毫不犹豫:“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1958年底,中国组建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彭士禄从前苏联学成回国,研制初期,彭士禄带领的研发团队对核潜艇建造方面掌握的知识几乎为零,一次次试验、测量数据,又一次次试验失败、苦苦求索……他又带领大家对收集到的国外数据反复验算、校核和修正,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最终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彭士禄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研制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彭士禄与他的团队是如何研制成功核动力技术的。
(2)结合材料,请就青年学生汲取榜样力量、勇担时代重任提两条建议。
2022·广东·模拟预测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主客观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彭士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之子,他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

4岁成为孤儿,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刻苦学习。如此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无比深厚,“只要祖国需要”成为了他一生的行为准则。1951年,彭士禄赴苏联留学,毕业时,中央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他毫不犹豫地听从了中央召唤。核潜艇被认为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为了研制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彭士禄永葆初心,淡泊名利,带领研究团队从零起步,重行动、不空谈,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敢于拍板。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让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彭士禄等核动力专家的心愿。20世纪80年代初,彭士禄又做起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拓荒牛,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2021年5月26日,彭士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2022年3月3日,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彭士禄的一生是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的。
(2)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班级拟举办学习彭士禄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理想”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核试验技术总体负责人。他的名字,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1962年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面临试验问题,有人建议采用空爆方式。程开甲分析研究了实际情况,打破框框否决了建议,提出原子弹试验应先做地面爆炸,以后再做空中爆炸试验。随后程开甲组织了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学校工厂的大协作,完成了96个研究课题和各种型号的试验设备;设计了百米高塔的爆炸方案;提出了力学、光学、放射化学3种手段为主的联合定爆炸威力的方法。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颖原子弹试验成功并获得大量数据。通过创新性的科研和试验获得的成果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氮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程开甲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助章”,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在北京去世。程开甲院士病逝后,一时间各界人士纷纷缅怀这位中国“核司令”,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他们为国奋斗的崇高精神,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科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观点,说明创新性的科研和试验对推动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
(2)爱国奋斗精神是我国科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扬爱国奋斗精神。
(3)班级举办以“向榜样学习,为梦想奋斗”为主题的班会,请围绕主题就如何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列出发言提纲的三个要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9年,当中国政府向苏联提出支持核潜艇技术遭到拒绝后,毛泽东主席字字铿锵地说了这句话,新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拉开帷幕,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70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2013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l)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发扬黄旭华的创造精神对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像黄旭华一样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3)黄旭华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奖时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结合材料,为如何学习黄旭华的爱国情怀提出三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