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4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30年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广大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攻克了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在这一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为什么能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21-22高一下·湖北咸宁·期末
知识点: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

材料一   “问天”飞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邀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深空探测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

材料二   30年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广大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攻克了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仰望星空,航天事业神圣而光荣,但也充满坎坷与艰辛,我们必须坚持精神引领,用好精神力量。无论条件如何变化,无论前进到哪一阶段,都要把航天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我国航天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