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2年的315晚会上,骚扰电话精准跟踪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被曝光,部分企业遭到点名。3·15晚会指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非法窃取用户信息,不少人只是用手机浏览了某些网站,未留下电话,却接到了相关行业的推销骚扰电话。

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认真核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查处。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非法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
21-22高二下·河北石家庄·期中
知识点: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案情提要]

2018年至2021年8月期间,某房地产开发建设企业员工张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以为业主查询房产情况和房屋确认单为由,从相关单位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3万余条,并将所窃取的信息贩卖给某装修公司经理华某(另案处理),从中获利5000元。

随后,华某将所获信息全部提供给该公司销售经理天某用于招揽业务。同时,天某又将该信息分别出售给马某、郑某等5人,非法获利92000元。马某获得该信息后,又从赵某处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并汇总,将全部信息再次转卖至尉某等7人,从中非法获利27500元。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被告人张某、赵某作为房地产企业员工,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获利,已构成犯罪;被告人天某等人造成数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严重扰乱了社会和公民的正常秩序,故对5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到3年6个月或缓刑的刑罚,依法追缴全部违法所得合计175400元,并处罚金175400元。 同时,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5名被告人在市级媒体上发表公开道歉信,并支付赔偿金175400元用于开展信息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工作。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人信息处理活动。

第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法追究知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本案的审理与判决,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你对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法院对张某等5人判决的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