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     由《中国经营报》和《消费者报道》联合举办的2015新消费新生活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责任消费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开创理性消费新时代”为主题,用最直白的方式探讨了新常态下的新消费趋势及企业应对之策。某校高三二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国家工商、物价、卫生、农林等部门通过网络与遍布全国各地的检测点相连及时掌握信息对大宗物资储备、工农业产品价格波动、疾病防治等实施监控。众多企业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建立了技术研发、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体系。当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服务、刷卡消费等已经走进百姓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社会生活。
21-22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取得沉甸甸的成绩单:

立法工作方面: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立法工作呈现出分量重、质量高、数量多的鲜明特点。

在起草、审议法律草案过程中,多方面调研、多轮次座谈、多方面论证并通过中国人大网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监督工作方面: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专项工作报告,开展5项执法检查、2项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人大监督工作在不断探索中提质增效。

代表工作方面: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建议8314件,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其中,涉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占比46.5%,涉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占比15.9%

材料二   2024年全国两会进行时,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高一某班学习小组搜集到了近几年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作为: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搅政协工作的总纲,坚持把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穿于协商议政活动之中,增强建言资政针对性。

围绕中共二十大重大部署协商议政,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专家协商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道报会等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制定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促进充分就业等深入调研,就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等进行协商。创新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举办科普讲座、法治宣讲等44场次。开展下基层惠民生等活动,引导广大委员担当尽责。

抓实工作,提升履职效能。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意见,增强发言代表性和感染力,制定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意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1)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的地位和作用。
热点解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按照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2020年4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新基建不仅有利于对冲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更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新基建”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创新时代必须有新的、成熟的基础设施,去支撑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的创新,可以通过推动人力资本增长、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我国迈入“大创新时代”。


教材衔接
一、经济生活教材解读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进而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也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转换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新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建设。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4.新基础设施建设彰显了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
5.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体现,这有利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二、政治生活教材解读
1.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推动新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
2.我国政府正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切实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提升服务的质量,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更好地发挥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3.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政府要科学制定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决策支持。
4.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一切的作用。在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科学领导。
三、文化生活教材解读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我国科技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体现,必将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教材解读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它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大创新时代必须有新的、成熟的基础设施,去支撑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一切都是暂时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及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大创新时代必须有新的、成熟的基础设施,去支撑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了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并不断创新突破,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必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防微杜渐。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机遇。
5.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6.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恰当地处理好每个环节的建设。
6.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来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