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六个月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中国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

载人航天工程是困难极大、风险极高的系统工程。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先发射载人飞船,后发射空间实验室,再建造空间站。以发展国家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同舟共济、奋勇攻关,课题组成员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经数百次严密论证、反复协调与审定,设计出全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重要的步伐。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因飞船共振痛苦到极点,科研团队反复改进技术工艺解决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宇航员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他们善于创新途径、突破关键技术,他们协作攻关、精心研制宇航服和气门闸,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宇航员太空漫步,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在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熔铸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当前,空间站工作以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为主,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成果将促进人类进一步扩展活动领域、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
(2)航天实践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代航天人勇于登攀的动力源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某学校准备组织开展“学习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一系列活动,请你策划两个活动方案。
21-22高三下·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文化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中国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分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建造阶段安排了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 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 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三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的。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反映了对航天活动认识深化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年,党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从神舟七号太空行走到神舟八号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近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并自主与“天和号”核心舱实现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又取得了一大进展,这是载人航天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建成中国空间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一代代航天人始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载人航天事业接力“点火”,将青春化作燃料,谱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

“天宫”空间站和系列航天行动,将极大地促进航天育种产业化,为农业发展插上至新的翅膀。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经过30余年发展,在育成品种的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方面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先后3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或新组合超过200个,累计种植面积1.5亿亩,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我国航天事业为农业发展插上全新的翅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2021年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某学校将组织学习和发扬航天精神的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在16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的智慧与技能,解决无人在太空活动的航天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天宫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其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进入全面实拖阶段,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的是验证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是否成熟,并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和利用开好局。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F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成功对接空间站。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会在太空中停靠6个月,也是中国航天项目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这也为后续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驻留计划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1)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在航天飞行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构建天宫空间站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