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3

材料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就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材料二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有人认为,从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无不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的文化价值。请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知识阐述该观点合理性。
21-22高二上·湖北鄂州·期末
知识点: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

中国“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平王正月?大一统也”。孔子也倡导和而不同,天下一家。

自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年里,中国确实经历了分裂,但几乎每一次分裂,都会带来更大的统一、更大的发展。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就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如此根深蒂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

“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孔子也倡导“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里,中国确实经历了分裂,但几乎每一次分裂,都会带来更大的统一、更大的发展。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1)继承“大一统”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的认识。
(3)请你列举两个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团结统一的句子,不得抄袭给定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其包含的思想也在历史的演进中经历蜕变。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孕育产生,其内涵是政治一统与“华夷有别”。自秦以后,疆域一统和“华夷分治”成为汉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内涵。清朝对“大一统”进行全新的阐释,突出华夷一体、中外一体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到近代,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剔除了“大一统”专制压迫的成分,继承其合和理念,肯定其对于维系多民族国家所发挥的聚合效应,“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构建起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1)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的“中华民族观”,再到新时代的“中华民旅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结合材料一,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大一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是战国时期著作《司马法》中的一句名言,它蕴含着战争与国家兴衰的辩证关系,既强调爱好和平的重要性,又等醒不要忘记国家安全。过去的历史教育我们,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也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悲惨教训。今天的事实警示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谈谈你对“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