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2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近五年以来的外交成就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5年来,习近平主席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条纵横寰宇的外交轨迹,编织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5年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全面阐述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思想理念,积极引导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国如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78月,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近五年以来的外交成就和中图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材料一   案例一: 在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一向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客观、公正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而绝不看少数超级大国的脸色。
案例二:“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合奏。”(习近平语)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战略,它的实施,将惠及亚、非、欧、大洋洲等沿线65个国家54亿多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2/3)
(1)请结合材料分析,案例一和二分别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材料二 5年来,习近平主席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上合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条纵横寰宇的外交轨迹,编织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5年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全面阐述中国的安全现、发展现、全球治理观等思想理念,积极引导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我围如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3)高三某班举行主题班会,探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请你就维护大国形象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性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材料二   中国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5年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全面阐述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思想理念,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权威作用,发扬多边主义精神,促进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5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条外交轨道,编织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遵循。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近五年以来的外交成就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5年来,习近平主席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条纵横寰宇的外交轨迹,编织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5年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全面阐述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思想理念,积极引导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国应如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材料二   2022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大会以“共创共享共商共赢”为主题,创新推出一大批“机器人+”应用场景,通过展示机器人深度融入制造、农业、医疗等领域,尤其是疫情期间“非接触”服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推动机器人消费市场极速扩张的情形,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大鳄的关注。

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随着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机器人正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传统行业应用不断深入,新兴领域应用持续开拓。比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3C电子两大行业需求最为旺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特种机器人加速应用于煤矿、深海、极地等场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和科研价值。同时,报告提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组建国际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我国扩大内需和相关产业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