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341

回顾2021,从中国“太空之家”开建,“天问”登火,“羲和”探日到长征火箭突破400次发射,中国航天精彩不断,太空探索跑出了“加速度”。正如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一首诗歌中所写,“从已知世界来到未知世界,我们在探索。来到太空,填补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毅然作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决策部署。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始终贯穿于航天事业发展全过程。

作为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嫦娥五号”为例,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探测器,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最高水平,而研制的为探测器每一阶段全程暖心护航的推进系统,则被称为“最复杂航天器中最复杂的推进系统”。同时,协作配套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一半,在为“嫦五”任务提供光纤器件、LED指挥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分红的形式将科技成果产生的效益按比例奖励给科技团队,让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富起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攻克核心技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够精彩不断。
21-22高一上·山东烟台·期末
知识点: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航天65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近五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让“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成为现实”,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一杯滚烫的开水,倒进杯子不一会儿就变成温水,口感适宜。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一款快速调温杯悄然走红。别看只是一款小水杯,却与我国不久前发射的“快舟”火箭使用了同样的航天相变材料技术……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大批“高精尖”的航天科技悄然“幻化”成各类便民福利。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6个月的载人飞行。神舟十三号的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关键一战,也是翻开新时期下女性在科技事业发展中崭新的一页。这次飞行任务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的科学成果。2022年我们的空间站预计将全面建成。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发展航天科技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