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材料一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以下两图为近年我国人口情况及变化(部分):


材料二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市场经济先发地的T市,致力于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样本:“一件事”证照联办、全流程帮办,创业者直呼“方便”。2020年,该市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7%;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之都的目标,对标工业4.0制造体系,加快打造数字基建创新未来产业、智能工厂、现代园区;深化山海协作、城乡融合、走深走实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荣的协作之路,进一步畅通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打造温暖救助“共同体”,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培育孵化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促成乡贤、商会等认领困难群众救助项目;2020年,帮助2.7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投入低保资金4.38亿元,医疗救助7.16万人,结对城乡教育共同体超300所。


(1)依据材料概括当前我国人口情况存在的问题,并简述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来推进共同富裕的。
21-22高三上·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材料一   2020年J省与浙江省的部分经济数据

GDP总量(亿元)私营企业数量(家)
及比重
个体从业人员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
收入比
区域
收入比
J省10271931331,占比67.98%23.71%433902.1942.369
浙江省6461336792,占比超80%24.97%523971.9641.639

注:①个体从业人员占比是指从事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②城乡收入比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③区域收入比是两省收入最高的地级市与收入最低的地级市之比。

材料二   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科技创新的浙江路径,对企业创新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大规模发展种植养殖业等,深度推进“山海协作”,补齐三农和山区短板;通过财政帮扶、平台搭建等加快扶持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全面打造“善行浙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底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元/月/人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380元/人/年
城镇446元/人/年
新农合390元/人/年

政府在完成2015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完成2015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发生可喜变化。农村、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城乡收入比例在缩小,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2011年至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年份
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纯收入(元)
城乡收入比
2011
5919
19109
3.23:1
2012
6977
21810
3.13:1
2013
7917
24565
3.10:1
2014
8896
26955
3.03:1
2015
9892
28844
2.92:1


材料三: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
政策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政策二:农业部发布50项惠农政策,2000亿补贴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50项政策涵盖种粮直补、农机补贴、产粮大县奖励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
政策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农业现代化已经是“新四化建设”中最弱的一环,当前我国农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对农村改革进行全面部署。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为何连续多次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
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富裕的道路。

材料一   宁波市全面落实《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三年来,宁波市建设创新、集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5G+工业互联网”国家试点,突出创新赋能争先,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智慧港航、“直播+”等数字服务新业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科技、资金进乡村和青年、乡贤回农村的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共富乡村样板区;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已突破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跨境电商成绩斐然,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取得实效⋯⋯宁波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宁波市是如何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的。

材料二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浙江省积极探索“浙里共富大社保体系”,着力保民生、兜底线、促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推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新机制,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率先建立大救助体系,完善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扎实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健全专项救助,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浙江模式,实现“自助”养老、“互助”养老、“兜底性”养老相结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均衡共享的康养服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探索“浙里共富大社保体系”的意义所在。

材料三   对于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浙江只有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才能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2022年,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2.6%的出口,87.5%的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5.7%。

观点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更多发挥政府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三年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普惠共享;采取各种举措帮扶保障低收入群体;积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注:“山”指省内欠发达地区,“海”指省内发达地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3)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有关知识,从上述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