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21年9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发布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30强”逆势而上,犹如高扬风帆的“文化航母”,坚定走在文化建设“第一方队”。下表是部分上榜企业的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上榜理由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抗美援朝、"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题材,推出《跨过鸭绿江》《丝路传奇)《故事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获得口碑、收视率双丰收。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开辟互动电视“助农专区”,缓解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困境;面向浙江省中小学生推出“共享课堂”“直播课堂”, 300多万名学生因此获益。集团取得可观的收益。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优秀文化+”为路径,坚持业态创新。升级“文化+科技”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力“文化+假日节庆”,扩大了旅游、民俗艺术、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链。
博纳影业以建国70年为契机,运用高新技术制作发行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智取威虎山》等多部贴近史实和生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影片,斩获票房近500亿元。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总结“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评定标准。
(2)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够助力“30强”的发展。
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
知识点: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4月3日,长沙市统计局发布了长沙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22年长沙市全年进出口总额3313.9亿元人民币(折合49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出口总额2462.5亿元,增长27.3%;进口总额851.4亿元,增长6.0%。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096.2亿元,占比44.5%;高新技术产品348.3亿元,占比14.1%。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343.8亿元,占比40.4%;高新技术产品291.8亿元,占比34.3%。


   

材料二   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口的竞争。2022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1042.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相比2021年底的1023.93万人增加了18.13万。

经济活力引导人口的流向。

长期以来,长沙坚持把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如今,长沙已跻身全国先进制造百强市8强,两千亿级园区达到2个,千亿级园区达到5个,规模工业企业超过3000户。长沙还积极布局和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招引和支持科技型企业。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榜数量排名中,长沙以71家的上榜数量位居中部六省会城市第一。

城市环境吸引人才聚集。   

长沙不断擦亮营商环境这块城市品牌,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2022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中位居全国第六、稳居中西部第一。

长期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


(1)请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长沙是如何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

大食物观是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食多元化、高品质供给。H省积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探索拓宽食物来源、丰富食物品种的有效路径;统筹规划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地方保护补贴发放、农业保险等支持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推动食物开发、生产、加工等各环节协同创新;打造“粮经饲”“种养加"、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体系,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受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森林、草原、江河湖食物资源生态化开发、可持续利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H省践行大食物观的措施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给全球粮食供应带来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中国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2022 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粮食安全,刻不容缓命运与共,和衷共济雪中送炭,授人以渔
2022 年3月6日,习近平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 1000多项,带动农作物平均增产 30%~60%,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 1.5 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2)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关注全球粮食安全是为中国谋利益。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材料一   2021年9月25日,“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正式发布,通威集团有限公司荣列榜单。通威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发展农业和新能源两大主业。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彩缩影,通威始终坚守实体经济,践行实业报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强化科技研发和投入,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为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食品安全、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威的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品牌国家队行列,并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优秀企业。在新能源领域,通威顺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特征,实施一系列收购与兼并重组,实现了在整个光伏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完整布局。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通威集团坚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热心社会公益,共建和谐社会,展现负责、诚信、绿色、安全、和谐的企业形象。

材料二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鼓励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去发展。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民营经济面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融资贵融资难等诸多困难,国家从财税、社保、金融等多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巨大,力争不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企业的相关知识,分析通威集团的发展历程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依据。
(3)通威集团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请以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