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面临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挑战,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格局、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关键因素。

材料一   淀粉是人类粮食的最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淀粉主要由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而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人工合成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梦想。但是,他们还尚未实现复杂碳水化合物的人工定向合成。近日,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人员以“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方式,成功创制了一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专家预计,如果未来该系统过程成本能够降低到可与农业种植相比的经济可行性,将可能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经济发展。

材料二   重大原创性突破的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他们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聚焦人工合成淀粉与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开展需求导向的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具备不同专长的人和团队组织起来,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对承担分任务的科研团队进行严格考核,通不过考核的团队,则由新的团队替换来重新完成任务。不同团队聚在一起,为一件事、一个目标、一个任务共同努力,协同攻关,最终实现了原创性重大突破。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国科研人员为什么能在淀粉人工合成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我国科研人员如何实现淀粉人工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
21-22高二上·福建漳州·期中
知识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意识活动的特征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今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淀粉人工合成。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合成途径的工作效率大幅高于自然生物过程,跨越了自然途径数亿年的进化,为淀粉的车间生产打开一扇窗口。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述材料表明,从事科学实验活动(     
①能把人脑中的主观联系变成物质世界中的客观联系
②应该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③需要在思维中构造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
④必须要客观忠实地还原自然界固有的运动变化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2】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的8.5倍,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科研团队下一步的目标是推动成果走向产业应用,尽快实现“从0到1”的概念突破到“从1到10”的技术推广,未来让人工合成淀粉的经济可行性接近农业种植,真正实现“把空气变成粮食”。这印证了(     
①能否有效实现经济价值是评判科学研究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任何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其局限性和发展空间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④真理能够并且应该最终服务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