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16

材料一   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投入可谓大成本:仅宇航员一套宇航服的造价就高达3000万人民币。而那醒目的中国航天标志正是代表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国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1999年国务院特别批准建立以来,集团的成长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集团在国家的支持下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建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善打硬仗、勇于攀登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材料二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研制载人飞船,虽终因技术等原因被迫搁浅,但对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决策。中国航天人将自主创新真正落到实处:从搭载航天员顺利升空,一直到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物资补给、航天医学、在轨维修、科普教育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经历过数不清的挫折,付出了无数艰辛努力。未来,我们的脚步将向星辰大海更深处迈进,帮助人类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和开发宇宙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阐述未来中国航天人应如何继续推动人类航天事业发展。
2021·浙江宁波·一模
知识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国家财政的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经济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历经183天太空“旅行”后成功返回地球,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开展载人航天研究。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20多年过去,共有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被送入太空,有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飞出地球,留下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身影。半年“出差”,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创造了多项“首次”。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等。神舟十三号进行多项科学技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式生命保障、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大、更远。

材料二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其他航天大国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在元器件、原材料水平甚至单项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坚信,只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面向国际、赶超国际。我国不断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协同作战,创造性的运用系统哲学思想、系统工程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系列飞船,突破和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三大载人航天关键技术。2021年,找国航天员不但首次进入自己国家的空间站,而且分两批进行了两个月和半年的空间站生活。这些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载人航天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载人航天科技自立自强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材料一   自党中央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几十年来,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奋斗不止,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发展。从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到2021年进驻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人的追梦脚步越迈越稳健。

材料二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生活和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说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作为重要的科学实验活动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       2021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习近平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家铸就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的科学家精神。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我国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面临“卡脖子”等技术难题;源头和底层的东西不清楚,原始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时代重任,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21年10月16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这是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之后,中国人第二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自党中央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几十年来,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奋斗不止,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发展。从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到2021年进驻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人的追梦脚步越迈越稳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阐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意义。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