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53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信仰之光代代相传

2021年9月1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摆放着一本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课的故事就是从这本有着101年历史的全译本开始的。在百年前长夜难明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就像一盏明灯,驱动着无数革命先辈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指引着早期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够为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指引方向。

◆百年历程震古烁今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向党的生日致献词。以下为献词节选。

南海潮涌,东方风来,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故事里,有开放的特区敢为人先

故事里,有回归的港澳游子团圆

故事里,青藏铁路连接团结进步的桥梁

故事里,奥运火炬点燃自信自强的烈焰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新时代的号角响彻河山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千年梦想今朝实现


(2)运用所学知识,指出献词中“春天的故事”反映了哪一重大决策,并说明这一决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
21-22高一上·山东德州·期中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习百年党史   坚定理想信念

材料一   《觉醒年代》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优秀电视剧,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历史厚度与艺术高度的优秀电视剧。

整部剧尊重历史,人物塑造细致、饱满,情节描述真实、生动,为我们呈现了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致力于为“跪着的”中国人开启民智的先贤们为探索救国大业寻求真理的革命故事,艺术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与当下的连接。时代的境况可能不同,但信仰的确立从来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百年前的革命先辈们执着寻找信仰的过程,于今天的我们、今天的青年仍有启示价值。电视剧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年轻一代,让理想之光成为照亮青年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1)有人认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觉醒年代》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优秀教科书。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2)请结合材料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百年党史里,有信仰和意志,有目标和方向,有勇气和力量,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中,能够品味到信仰的味道,感受到到真理的力量;从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诗句中,读懂什么叫为了信仰宾至如归;从发生在湖南汝城的“半条被子的故事”里明白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从“通道转兵”的伟大转折中、从战胜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从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更能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材料二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史教育对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围绕“信仰、信念、信心”三组关键词,撰写一份人生感悟。要求言简意赅,字数在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