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脱贫攻坚是历史给出的时代考题,广大青年成为解答时代考题的生力军。

乡村网红青年小甘搭乘“短视频+电商”的快车,开辟山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2018年,其团队共推介销售农副产品400多万公斤,产值超过2300万元,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


青年教师胡博士,“一门心思帮助村民致富”,运用大数据,精准解决农村贫困户就业和培训难题。他与当地的就业部合作,打造智能就业平台,实现劳动力与岗位智能化匹配,3年推荐就业岗位超12万次;开发培训人员智能化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订单式岗位培训。

青年学子小锋休学创业,投身高效晶硅太阳能材料的批量制造,致力于光伏扶贫。他使用公司自产太阳能电池板,帮助居民在自家屋顶建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能,居民从售电款中获得分红,目前已有陕西、河北、广西等地千户居民成功脱贫。

立志“帮老百姓脱贫”的海归青年小静辞掉北京的工作,返回“中国山楂之乡”创业。她组建山楂研发团队,用科技提升山楂的附加值,促进山楂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吸纳1400余户贫困户入股、建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等,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代青年正用青春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扶贫故事,涓涓细流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


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两条思路。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农业进入了以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

材料一 农业3.0时代是将网络科技深度触于农资流通、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管理、农产品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农北的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在全国各地农村涌现出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民”,他们正在为农村发展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市场观念和创新活力。李德鹏是其中的一名大学生,他2008年放弃城市高薪工作选择来到丹东虎山镇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从土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将大学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通过无数次玉米种植科学实验,不断改良技术,使玉米亩均增产150公斤,最高单产976公斤,每亩节省投入60元。同时重视其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2017年李德鹏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

材料二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聚拢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李德鹏一样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农业经济中充分发挥了知识分子优势,研究推广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让自身成长成才与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潮中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国大美新农村建设增砖加瓦,贡献青春和力量。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李德鹏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身上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2)结合材料二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结合材料,写两条同时包含“创造、奋斗”两个词的宣传标语。(要求:具有时代感,朗朗上口,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至2020年,中国完成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的奇迹,中国式扶贫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式扶贫的典范:闽宁模式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亲赴宁夏西海固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连续多天调研5县,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习近平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隽永绵延。经过实地调研,并反复推敲论证,习近平决定将宁夏西海固不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命名为“闽宁村”。两地携手,跨越山海,演绎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闽宁村发展为了闽宁镇。

福建企业家在政府支持下,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借助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的优势,与闽宁本地企业和群众携手建设联合共同体,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培育出蘑菇养殖、葡萄酒酿造、红树莓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凭借良好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品牌,迅速打开了市场,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目前,已有13家企业、商户落户闽宁镇,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

借助福建财政扶贫资金,闽宁镇率先在宁夏实现了村村通宽带、通硬化路、通自来水,建成了镇内“四纵五横”、外连省道高速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有小学、有卫生室、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民生服务大厅,全面实行了棚户区改造,推进改水、改厕、改厨工程,移民群众家家用上了太阳能,80%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2008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赴宁夏西海固调研,鼓励当地要有发展的思路和意识,带动村民富起来。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宁夏,赴闽宁镇考察。这里是19年前他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官,他又开始为宁夏谋划如何走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如今,上世纪90年代仅有5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了6.6万多人的闽宁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0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扶贫如何创造人类发展历史的奇迹。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闽宁模式”成功的两条具体经验,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课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控制在50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