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交出了一份比较优异的成绩单,五年来在“量、质、效”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材料一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连续突破50万亿、60万亿关口,2020年底是69.1万亿,年均增速达到了7.7%。在效益增量上,中央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8.8%和9.3%。(国内生产总值在2016—2019年间保持了6.7%的年均增速,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2.2个百分点。“两升一降”的背后是中央企业运行质量的改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累计在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完成投资17.9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6.4%;在此期间,除了有一大批科技成果,中央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16%提升到去年的2.55%;在此期间,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3.4万亿元,承担的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此期间,中央企业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超过3400个,实施了一批民生项目,打造了一批标志性工程,有力带动了我国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在此期间,中央企业在扶贫工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展示了报国为民的央企担当。


(1)请结合材料一有关“十三五"期间的数据,描述我国中央企业在量上有显著增长,质上有明显改善的具体表现。
(2)“十四五”开好局,远景规划,未来可期。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中央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凸显其报国为民的担当。
21-22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国有经济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角度考查十四五规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其中之一,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材料一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吸引高质量外资。要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取消不合理的审批和资质要求。针对外资企业在引进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引资竞争力。要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维护外资合法权益。

材料二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16.9亿元,同比增长27%;折合2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据中方统计,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菌草”、鲁班工坊、打井供水等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为共建国家摆脱贫困、培育职业能力、改善生活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上述举措是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持续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的世界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材料一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我国社会保障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提升了居民的收入预期。消费者对节能环保的智能家居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例如,节能冰箱和空调、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类商品快速增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多彩的消费”的知识,分析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5G改变社会,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成熟,我们正在走进5G时代,开启多场景、高智慧的美好未来生活。据测算,我国5G商用前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将超过10万亿元,经济增加值将超过3万亿元。5G应用将提升我国在中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实力,推动着我国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5G网络将来支持的设备远远不止是智能手机,它还要支持智能手表、健身腕带、智能家庭设备等,带动手机维修、手机美容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5G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目前我国华为集团在5G技术研发处于领先地位。华为坚持以创新立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标志性品牌,早在2006年就开始布局5G研发,迄今为止累计投入上百亿美元;公司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持续创新,将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自主研发,现在5G墓本专利数量世界第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最好的技术和服务带给客户,全球华为仅手机用户至少达到了4.7亿;以降低能耗为手段,以慈善活动为依托,并进一步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来;积极布局海外技术研发和建设,逐渐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领航者。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华为在5G领域世界领先对企业经营成功的启示。

材料四减税降费是2019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

从财政支出看,全国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1—9月,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7%、10.6%,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9.2%、10%。

从财政收入看,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税收收入自5月份以来连续下降;企业减税红利再投资比例上升,有力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活力提升。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


(4)结合材料四,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9月22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元,达到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表1:企业和基础研究投入情况。

企业投入增速占全国的比重贡献率
18673.8亿元10.40%76.60%77.90%
基础研究经费增速占全国的比重比去年增速
1467.0亿元9.80%6.01%−12.70%

注:高校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两大执行主体,受疫情影响,复学复工延迟,是基础研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表2:地区投入情况。

地区投入情况总额增速
东部地区16517.3亿元9.2%
中部地区4662.9亿元12.0%
西部地区3212.9亿元12.4%

注:中西部地区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追赶态势明显。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一国经济的发展结构、发展方式将产生深刻变化和影响,助推该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重大创新科技新成果竞相涌现,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3%,快于整体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1年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了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将为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为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技术支撑。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