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6

早在战国时期,秦孝公问商鞅:“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卫鞅曰:“治道运行,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可见良法之治和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今朝,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法连着你我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给出了坚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20年5月28日,人民大会堂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中国条文最多的一部法律,1260个法条,对应着细致入微的民生关切;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7编和附则,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问题探究1】
我国为什么要颁布民法典?
20-21高一下·全国·课前预习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政治角度解读民法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万众期盼中呼之欲出,我国的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

材料一   民法典的编纂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时间编纂历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5年3月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正式确定,由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标志着民法典的编纂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决定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讨论与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立法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材料二   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立法机关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民法典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体系化、科学化整合,消除立法中的矛盾,使现行民法制度成为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律系统。

立法为民,立法也要问计于民。据统计,民法典草案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