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天文社团开展“解读‘中国天眼’成功密码,提升科学思维品质”主题研讨,以下是小明搜集到的资料。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世界开放,向全球科学家征集观测申请。

曾几何时,“中国天眼”还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设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跨越式发展,比肩世界先进,还要为全人类叩问宇宙亘古之谜,当时在不少人看来简直是“空中楼阁”。面对质疑,南仁东和他的团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完成三项技术创新,二十年磨一剑,终成正果。

现如今,因为有了这座天眼,中国在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等领域傲视群雄。它可以让中国的深空通讯速率提高100倍,它可以发现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它可以观测太阳活动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在未来,它甚至可以为星际飞行提供精确的导航……


“中国天眼”成功的密码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思维品质?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请运用学过的《逻辑与思维》知识为小明写一篇发言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内在逻辑一致;学科术语使用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1高二下·北京延庆·期末
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召开研讨会,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以下简称CSST)项目的序幕。2013年11月,CSST正式立项。根据立项时的方案,CSST是与空间站实验舱直接相连,但由此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空间站周围可能存在的污染环境和颗粒物等因素都不利于天文观测。鉴于此,2015年,该方案被调整为CSST与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并获得批准。2022年年底,CSST初样鉴定件研制完成。随后与巡天平台集成开展联合试验,进行发射场测试,最后计划于2023年择机发射。

材料二   CSST的主要使命是“巡天观测”,也就是对天体进行普查,能够清晰、精细地观察到成千上万的星系,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同为太空光学望远镜CSST与哈勃望远镜相比更适于巡天,其巡天相机的镜片口径为2米,虽然略小于哈勃望远镜的约2.4米,但是其视场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可以比较快地完成大范围宇宙观测,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好比山上有一群羊,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其中一只羊,而CSST可以把成千上万只羊都拍下来,而且每一只的清晰度都和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的一样,可见,相比哈物望远镜,CSST创新设计思路是建造可以观察更广阔天区的太空望远镜,以更高的效率巡天观测,更系统地研究宇宙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理解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我国巡天望远镜的建设历程。
(2)材料二中专家的观点属于哪种思维的基本形态?请谈谈你对上述思维形态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