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一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了重要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完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多轮立法交锋后,对民法典草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法。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导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0-21高一下·云南丽江·期末
知识点: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依法执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科学立法经济角度解读2020全国两会政治角度解读民法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编纂民法典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二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材料三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民法典草案内容全面,体例科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编纂民法典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材料一   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有时代需求和时代准备,民法典也不例外。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

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等方面的法律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制定实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其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和保障人权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相继制定了民法通则、物权法等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仍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益活跃的民事活动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经过数次、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推动了民事权利的全方位保护

材料二   自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以来,代表委员们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民法典草案提出多条修改意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综合各方面意见,对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行使了哪些职权。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