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草案三审稿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突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这一特点;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将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其优势的。
20-21高一下·黑龙江大庆·期末
知识点: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政治角度解读民法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从2014年10月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苦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

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草案三审稿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突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这一特点;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将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同每个民事主体都密切相关。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法律条文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________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________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2)中共中央强调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________、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些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________
(4)此次民法修改了现行法律中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规定,补充适应新形势的相应规定。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真理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而发展的。
(5)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从一审稿到三审稿的审议通过,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