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0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法治信仰、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法律固有的优点,远不如一个民族信服并遵守法律的精神重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国是一个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如何正确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概述法治与生活的关系。
20-21高一下·山东菏泽·期末
知识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我国曾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因各种原因被搁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社会各界对制定民法典重大问题的认识趋于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翻看民法典,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强调禁止高利放贷;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从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民法典回应了时代和人民美好生活保障的需要。

材料二   全民守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高举法治旗帜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能逾越法律底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法律固有的优点,远不如一个民族信服并遵守法律的精神更重要。全民守法不能表现为被动地、恐惧式守法,而应是发自为心的真诚尊重和遵守。培育法治信仰,关键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法治的种子就一定会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法制信仰必将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阐述民法典编纂与出台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律的制定与修改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一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根据立法法修改工作安排,在2022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到部分地方进行专题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了立法法修正草案。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进行了再次审议。经两次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此次修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健全了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完善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备案审查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中提到修改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三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坚持立法和改革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内在统一。

材料三   护一江清水、守大河安澜,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期盼。在习近平总书记“江河战略”的指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两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既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弊端,又通过明确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职责,促进共治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对立法法修改过程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立法法修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
(3)有人认为:只要加强立法工作就能推动“江河战略”实现良法善治,护一江清水、守大河安澜。结合材料三,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