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在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杨岭村曾是西海固地区最贫困的村子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并对当地脱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五年来,当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杨岭村百姓有养牛的传统,但一直成不了气候,深入研究之后,杨岭村确定了发展肉牛养殖业的产业方向。从那以后,杨岭村牵手大型养殖企业,在村里组建了合作社,建起生态牧场,发展高品质肉牛繁育。几年下来,肉牛养殖渐成规模,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杨岭村硬化村道、造林绿化、种植花卉,还建起乡村风情的杨岭小院。2020年11月,西海固地区百姓告别绝对贫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杨岭村脱贫的成功经验。
20-21高一·广东湛江·期末
知识点: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角度考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经过艰苦努力,2020年11月,西海固地区终于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杨岭村位于西海固腹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曾是西海固地区最贫困的村子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杨岭村考察,总书记的关心嘱托成了村民们脱贫的巨大动力。杨岭村党支部决心带领村民拔掉穷根,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研究,杨岭村决定依托自然条件和的养牛优势,牵手大型养殖企业,发展肉牛养殖业,进行商品质肉牛繁育。村民以劳动、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入股合作,组建生态牧场和牧草种植、运输、技术咨询等合作社,村民们由养牛人变成了农场饲养员、技术咨询员和销售员。在肉牛养殖渐成规模后,杨岭村借势发展了高产骊羊、蜜蜂等产业。杨岭村还硬化村道、造林绿化、种植花卉,实施了污水处理,完善了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幼儿园。看着村庄越变越美,有些村民把原来的牛棚改建成了小茶馆,把土坯房改造成了有着浓郁西北乡村风情的杨岭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现在,杨岭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在发展的道路上他们越走越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杨岭村是怎样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
(2)“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联系实际,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观点鲜明,表述准确,有说服力,不少于150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贵州省乌蒙山区的化屋苗寨还是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人均纯收入仅214元的边远贫困小山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工程支持下,解决了当地饮水、就业、教育等问题,让当地群众住上了新居,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扶下,化屋苗寨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整合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路精品景点。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化屋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民族特色刺绣合作社,吸纳群众就近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的化屋村,风景优美,产业兴旺,民族特色刺绣、生态养殖乌鸡、经果林套种中草药、乡村旅游业等产业风生水起,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2019年全村284户1133名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省考察调研期间,走进化屋村看望乡亲们,走进脱贫群众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