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第四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迄今已有来自国内外3000多名诗人参加了历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数十万诗歌爱好者也参与其中。

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展了“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活动。诗人、作家、文化学者等文艺界人士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和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古蔺县向田村,开展诗歌启蒙课,让诗歌走进校园,激发当地师生对诗歌的热爱;同时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群众带去诗歌文化,并实地见证脱贫攻坚伟大成果,采风创作,讴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走向小康的动人故事。

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翻阅中国诗歌史,酒文化随处可见。优秀的诗酒文化,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文化为媒,中国白酒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推动中国诗酒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泸州老窖自身也在收获着。白酒打开海外市场,首先要让白酒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走到海外,被国际友人感知;而泸州老窖搭建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就是一个舞台,可以让一部分国际友人感受并接受中国诗酒文化,从而为品牌的推广打下基础。未来,泸州老窖将推动中国诗酒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世界分享中国诗酒文化的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和品味之美。


(1)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国人是如何发挥酒在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的。
(2)请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草拟两条宣传标语。
2021·湖北·模拟预测
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文综政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草木。“诗言志,歌咏言”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提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的诗句。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引用了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 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同时激发了国人的强烈共鸣。
梅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诠释出了其雄厚的历史底蕴。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随着时代文明的更迭、生活方式的革新,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自身与外界双向的生存压力。一直以来被奉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亟须新的表达方式和发展模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近距离地贴近当今观众,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习总书记引用的《墨梅》诗句激发了国人强烈共鸣的原因。
(2)结合材料,就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草木。“诗言志,歌咏言”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提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的诗句。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引用了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 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同时激发了国人的强烈共鸣。
梅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诠释出了其雄厚的历史底蕴。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随着时代文明的更迭、生活方式的革新,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自身与外界双向的生存压力。一直以来被奉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亟须新的表达方式和发展模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近距离地贴近当今观众,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习总书记引用的《墨梅》诗句激发了国人强烈共鸣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
(3)结合材料,就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

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探索开发兼具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蕴含传统文化的创意类产品,并使其从内容到形式更好地获得海外受众的接受、认可和青睐,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目的。搭建具有文化传播特色的网络传播平台,并积极借助外力,“借台唱戏”“借船出海”,强化中外合作,将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产品投放到合作的媒体平台上。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大会、演讲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学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好人才储备。可以通过吸引海外游客或者留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等方式,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了解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而不断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传统文化的前提。请写一篇短文介绍你熟悉的一项优秀传统文化。字数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