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材料一


注: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

材料二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发展中“卡脖子”难题应然存在。一种科学技术是否属于“卡脖子”的领域,其基本的判断标准是这些技术是否事关产业安全底线和战略主动,是否能承受部分其他国家毫无下限的打压,是否面临某些国家完全断供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如,芯片制造以及相关设计工程软件、机器人核心算法、航空发动机、触觉传感器等。攻克这类技术,基础研究还需加强、国家政策还需倾斜、科研人才还需培养、青年学生还需努力……“从零到一”,是我国与世界最先进科技水平之间的距离。


上面图表说明了什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在科技发展中如何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
2021·北京昌平·二模
知识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国家财政的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一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世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的几百年,中国经历了从充耳不闻到亦步亦趋再到奋起追赶的过程,与西方差距逐渐缩小,但总体还是落后。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某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着“卡脖子”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成就令世人为之惊叹。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瞄准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专门部署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和现实表明,许多影响深远的科技创新都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时间成本,都不是个人或企业能够单独承担的。我国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优势。

(2)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助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材料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华为5G技术全球领先,北斗导航组网完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和打压。

我们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材料二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要认真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企业创新排忧解难、助力加油。S市三家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

问题概述

企业A

属于初创型企业,市场前景好,但研发资金严重不足,研发项目难以为继。

企业B

属于国有企业,由于落户、待遇等因素,技术人才纷纷跳槽,制约了该企业的技术研发。

企业C

属于民营企业,受制于相关政策而无法进入企业B的行业,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且技术专利屡遭其他企业盗用。

材料三   2020年中国有关创新的主要指标表现亮眼,驱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全球创新指数跃居世界第十四位。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只有抓住创新,才能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面对我国科技领域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如芯片、航空发动机等,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结合材料二,请在A、B、C三家企业中任选两个,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这两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为S市政府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