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央视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持续创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材料一   汉字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这些节目接地气的让观众领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17年底,央视更是用一档结合了综艺形式来讲述中华文物魅力的《国家宝藏》刷新了众 多观众对央视的看法。2018年3月,《信中国》集中地展现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 书信,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从这些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节目中,央视都展现出对于传播文化、教育和提升公民素养的更高定位和更大担当。

材料二   2018年春节,“和诗以歌”的《经典咏流传》,不仅传承了经典,更让我们欣赏到了文化百花齐放的姿态。节目中,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将中国二胡,蒙古马头琴,印度萨朗吉和法国古典吉他融合在一起,精彩演绎了英译诗《登鹳雀楼》。之后,该乐队漂洋过海到奥地利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交响共鸣,用中英德三国语言让经典再次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央视的文化综艺节目会给人们带来怎样 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诠释《登鹳雀 楼》的文化意义。
20-21高二上·广西桂林·期中
知识点:文化影响的来源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 “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材料二2018春节,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刷爆朋友圈。该节目和诗以歌,注重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开创了传统诗词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也使得“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才是最好的继承”的观念深入人心。
《经典咏流传》能够引发现象级传播,在于其高品质的节目内容。其一是时代性,即所选的诗词要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一种普世的关照性,只有这些普世的情感能够穿越时空,被当下的中国人读懂,比如古人有关“惜时”“励志” “亲情友情爱情”“家国”等等这些主题的诗词,才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其二是时尚性,通过邀请明星和极富特点的素人以歌曲的方式演绎,用真实动人的故事去包装,让经典通过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通过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契合了公众的文化需求,打通了当下大众的生命体验,从而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其三是国际化,国际化的音乐表达,比如《登鹳雀楼》由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演绎,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了穿越古今、跨越国界的力量。此外,节目组还邀请了来自美国的两位设计师进行舞台灯光设计,提高了节目的舞美效果。
《经典咏流传》在节目模式上也做了大胆尝试。不同于以往诗词节目或音乐节目竞演的方式,该节目重新研发了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实现模式上的突破。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首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况味,都不再止于电视屏幕,而是通过新媒体H5互动、微信公众号文幸、节目短视频、音频等不同产品同时发布,这样的强互动模式使得每一首歌都有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从而获得了更丰富深厚与多样化的表达。
(3)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经典咏流传》是如何使诗词文化流行起来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国家宝藏》,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材料一:《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现代级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光明日报》评论说,《朗读者》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节目,它是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慢综艺”节目。《朗读者》每期节目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真实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震撼心灵,不仅是“我读你听”,更多的是一起分享,是情感的互动。《朗读者》节目里,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人生故事激发的正能量,以及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

材料二: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纪录片《国家宝藏》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来讲述这些顶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融入家国情怀、展示文化自信,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这一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创作团队的精心打磨,得益于舞美,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得益于内部9个外景摄制小组的精诚合作,得益于邀请的明星和素人守护者的精彩演绎。《国家宝藏》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2)有人认为:“文物只能代表历史,无法面向未来。”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3)请你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