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40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为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在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制造业领域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性地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5G手机芯片投入商用,C919全面进入试验试飞阶段,“雪龙2”号交付并实现“双龙探极”,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实现商用运营,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十三五”期间,以高技术、智能化、柔性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制造强国要分“三步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20-21高二上·浙江绍兴·期中
知识点: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的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过程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材料二: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我国企业就如何应对“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谋划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升级将成为全国人大批准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开篇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2025》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l)结合材料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在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难,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