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落实该意见,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比如有些人劳动观念淡薄,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大众的职业偏见;学校教育中存在劳动课程课时难以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有限……只有各方同心合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请你以“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为主题,从个人或国家的角度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为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依据。

某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人民不断富了起来,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尊重。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校续写完倡议书。(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性。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社会风尚和精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至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