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74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国营工业产值年均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规模小、工具少、资金短缺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可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

材料三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了密切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0-21高一上·浙江湖州·期中
知识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钢和生铁的产量仅是1943年的17.1%和14%.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所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显现出生机与活力。

材料二   1950年,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所占比重已增加到27.3%;1950年国家向棉纺织业加工订货部分占其生产能力的70%以上。除粮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外,其他商品的零售业务均让给私营商业或小商小贩经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个体农户规模小、资金少,在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使用农具进行耕作等方面,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

材料四   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合作。这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述我国为什么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又饱经战争创伤,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50年,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下,加强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以解决私营工业在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开始了不同程度上对工商业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为以后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   旧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因此,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材料四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国际环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材料,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有关知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当时我国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哪些条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