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辽宁盘锦:修复滨海湿地、守护净美海湾”的报道。辽河口的芦苇滨海湿地栖息着各类野生动物440多种,是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等珍稀物种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盘锦市“退出围海养殖,恢复滨海湿地”(以下简称“退养还湿”)工作于2015年启动。2018年8月,盘锦市进一步推进“退养还湿”工作,取消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成立政府直属的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将辽河口湿地全面纳入保护。“退养还湿”工作难度大,利益诉求复杂。为尽可能降低养殖户退出养殖受到的损失,盘锦依据法律法规,对有意愿转产的养殖户,鼓励开放式养殖用海,并给予按照原围海养殖面积的2.3倍置换、按照15年最高使用年限审批、减免3年海域使用金等优惠政策。保护湿地,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是为了对子孙后代负责。盘锦市将进一步恢复辽河口滩涂湿地的完整性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辽宁盘锦市成功推进“修复滨海湿地、守护净美海湾”的原因。
2021·辽宁·一模
知识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政府的宗旨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依法行政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8日,新华网载文《解三争难题促洞庭湖区人水和谐》。文章指出,前些年,造纸等产业催生的欧美黑杨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侵夺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预计到2024年底全面清退欧美黑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有的12.2万亩欧美黑杨已经全部退出,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原则,目前正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洞庭湖区珍珠养殖曾“密如蛛网”,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按照生态环境治理有关要求,当地近年发起珍珠退养“清零”行动,湖泊水产养殖采取“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禁止投饵施肥模式,不仅出产的鲜鱼品质提高,自然生长的鱼儿还能消耗浮游生物净化水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养殖鱼鳖等水产也曾影响当地粮食生产。汉寿县等地通过推广“鳖稻共生”,解决“争地”困境。在一季稻田中养殖甲鱼,水稻能为甲鱼遮阴避暑;稻田丰富的生物饵料,是甲鱼的天然“美食”;甲鱼可以疏松稻田土壤,甲鱼排泄物也是优良的水稻有机肥料;发展“鳖稻共生”,可以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使用。“一水多用、一地多收”,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有利于稳粮增效。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分析洞庭湖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