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朝万历年间,西方医学成规模地传入中国。中西医学开始碰撞与交流,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

有的中国医家尝试“中西医汇通”,主张“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医家朱沛文广泛阅读当时翻译的西医书籍,并到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

有的中国医家则主张“废止中医”。1917年,余云岫出版《灵素商兑》,批判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医锢于歧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后提出“废医存药”。

1930年代,中医界兴起“中医科学化”运动,改良中医。“以我国固有之医药学说,择其确有精义者,用科学方式解释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一方取代或包容另一方,或者说中西医简单的统一,而是通过充分发展融合到更高级的形态当中。


有人认为“发展中医必须研究原典,同时再结合现代西方医学的特点,将两者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
20-21高二上·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威胁,中国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重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家,中国要在未来40年内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型,挑战颇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疫治病特色优势,中医药以多种形式预防干预,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

古来中国医家就尝试“中西医汇通”,主张“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医家朱沛文广泛阅读当时翻译的西医书籍,并到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一方取代或包容另一方,或者说中西医简单的统一,而是通过充分发展融合到高级的形态当中。


(1)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信心。结合材料一,从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角度,说明中国有信心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提高医学救治效果要将中西医学优势结合起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对外传播至今已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障碍以及认知思维上的差异等因素,中医药在西方的传播很有局限:规模小,无系统性,程度不一,质量也不理想。导致西方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需要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融入全球语境并得到世界的认同。


(1)有人说:“在人类战胜疾病的历程中,西医必将取代中医”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需要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融入全球语境并得到世界的认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请为中医药发展提出三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