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12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情况下,从企业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进“鲶鱼型人才”,通过提升“鲶鱼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企业成员,从而形成良好竞争氛围。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力在正常状态下只能发挥50%左右,而如果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则可提高30%左右。

信息消费是增长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服务消费领域之一,企业和居民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会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从而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发展。据测算,信息消费的乘数效应约为1:3,也就是说信息消费每增加100元,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00多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鲶鱼效应”管理机制为什么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2)有人认为,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利用了“鲶鱼效应”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试说明这一政策的传导机制。
21-22高三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知识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贯彻新发展理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材料一“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正当其时。

材料二人民日报3月24日评论称,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本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基建领域能带动的基建投资今年或在8000亿至10000亿元左右。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资、专项贷款,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产业政策方面,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人口流入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这些地区应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新基建打造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意义。从发挥政府对经济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