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敦煌的女儿”,她奋斗了56个春秋,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守住了文化之根。樊锦诗让敦煌莫高窟既“活”又“火”。她积极与国际文物保护机构合作,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创立了“数字敦煌”,通过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通过为青少年办学堂、把敦煌的美送到大学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走近莫高窟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开幕。

本届文博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中外嘉宾表示,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应倍加珍惜、深入研究、大力弘扬敦煌文化,挖掘敦煌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艺术传统;应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瑰宝,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秉持对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贯通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建设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述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意义。

樊锦诗,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尊称为敦煌女儿。她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用行动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莫高精神,奉献敦煌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以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保护和管理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数字敦煌,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70多年来,在莫高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敦煌,留在大漠,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经从建院之初的18人发展到1463人。莫高精神已成为敦煌研究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2)保护莫高窟,传承莫高窟文化需要弘扬“莫高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3)请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对如何更好地传播敦煌文化提出两点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来,她始终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克服严重水土不服引起的身体不适等困难,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事业,不仅在教煌石窟考古和文化遗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而且带领团队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有效管理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为表彰樊锦诗同志在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材料二   择一事、终一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怀揣报效祖国的理想,60年如一日,与敦煌相伴相守,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奉献了毕生心血。为了让莫高窟“延年益寿”,甚至“容颜永驻”,樊锦诗带领团队立足实践,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修复了大量彩塑壁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保护规范;开拓性地建立数字档案,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以数字化的方式“永生”;建成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并免费向全球开放,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游客只需轻点鼠标,即能一览无余。“数字敦煌”资源不仅应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而且使敦煌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真正“活”了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阐述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说明樊锦诗及其团队是如何让莫高窟“延年益寿”“容颜永驻”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