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57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1)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个人应当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2020·海南·高考真题
知识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和实践中,出现了“好人好事不白干,换成积分存起来!”的道德银行,通过好人好事积分的形式能兑换物品还能收获相应的荣誉。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者认为:
长期以来,“君子行善不图回报”是我国伦理道德传统的主流,人们认为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只有不求回报的道德奉献才是真正高尚的道德行为。
道德崇尚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道德的一种倒退……
支持者认为:
道德回报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道德就会失去了感召力。
此举可以呼吁、带动、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道德回报,请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说明评选道德模范人物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3)学习道德模范,要身体力行。请你为同学们策划一个行动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征程上的重要一环。2022年8月2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联合召开“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专题)。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会上,李明生厅长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志愿者达到694万人、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到906家,共有慈善组织285个,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2019年以来,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实施办法》和《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等法规,为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省政府开展“赣鄱慈善奖”表彰活动,表彰对慈善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个人、组织和慈善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营造了“慈善人人可为、慈善人人应为”的良好社会风尚。李明生厅长表示,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下一步,江西民政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并联合财政部门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慈善事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江西民政部门还将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征程中,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应如何在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中促进共同富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