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70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材料一“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正当其时。

材料二人民日报3月24日评论称,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本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基建领域能带动的基建投资今年或在8000亿至10000亿元左右。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资、专项贷款,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产业政策方面,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人口流入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这些地区应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新基建打造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意义。从发挥政府对经济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
20-21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家财政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经济角度解读新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其中,首要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以前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领域,这些投资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明显,但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再维持高速增长并不现实。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加大。在此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也在加速“新基建”项目的投资和落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计划。业内预计,到2025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面对重要发展机遇,“新基建”也应避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问题,例如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现阶段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