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为“探寻民族艺术的宝库”,“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从法国巴黎归国,带领一群年轻人白手起家,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清理出几百年来堆积在300多个洞窟里的积沙,修建了上千米的围墙。“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把一生奉献给了莫高窟,直到生命最后时刻,还清晰地呼唤“敦煌,敦煌”。因为信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扎根敦煌50余年,带领团队开展数字化探索,建成数字展示中心,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让更多风“看见敦煌”。70多年来,几代敦煌人“身在苦中不知苦”,用一生心血接力守护敦煌艺术,使历经磨难的千年莫高又增增生辉,成为旅游圣地、世界遗产保款“极具意义的典范”。2020年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措模”称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做好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的文化价值。
(2)“此生不悔入沙海”。结合材料,分析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2021·四川·模拟预测
知识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文化自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时代呼喚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敦煌女儿”樊锦诗坚守莫高窟半个世纪,将青春无怨无悔献给了敦煌。 她与同仁们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修复了大量彩塑壁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保护规范;大胆构想“数字敦煌”带领科研人员突破了传统保护的方法和实践,最终运用数字技术实施了敦煌莫高窟综合性保工程,建成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并免费向全球开放,实现了莫高窟“延年益寿”“容颜永驻的梦想。 樊锦诗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200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地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樊锦诗与同仁们是如何让莫高窟“延年益寿”、“容颜永驻”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说樊锦诗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3)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但还有部分青年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具有“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究竟应如何作为?请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她从1963年大学毕业起,就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这处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她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称作“敦煌女儿”的樊锦诗。

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半个多世纪里扎根大漠,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探索形成了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和团队应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进行记录,同时监测莫高窟周围的气候、游客活动,从而预防性地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采用数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洞窟实时监测和管理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莫高窟洞窟的开放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敦煌信息资料建设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将现存洞窟里的壁画、彩塑转存为高清数字图像,建立高保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可以使观众欣赏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同时也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

在荣誉面前,樊锦诗却反复强调:所获的荣誉实际上属于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个群体……我为敦煌奉献一辈子是值得的,无怨无悔


(1)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樊锦诗行为选择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数字技术是如何推动莫高窟艺术保护和传承的。
(3)请就如何更好地学习樊锦诗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提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莫高窟是敦煌最富盛名的文化名片。70年来,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的莫高精神,传承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讲好敦煌故事,使千年古老遗产重新焕发出熠熠光彩。

敦煌气候干燥,渺无人烟,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成为保护莫高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将更久,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默默无闻扎根莫高窟,始终把莫高窟保护放在第一位.积极推动甘肃省批准颁布实施《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同时开展崖体加固、风沙治理等基础性工程。为了让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先后完成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上线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深化与腾讯等在AR/VR,智慧旅游等模块的合作.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敦煌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敦煌研究院还多次举办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并与美国盖蒂研究所等海外文物保护单位共同对莫高窟开展保护合作,实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莫高窟的科学保护与数字化探索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国际上解决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一个典范”。

如今“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为敦煌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敦煌文化也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着文化涵养。自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敦煌也被赋予“一带一路”合作中“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莫高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2)敦煌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尊重和利用遗产保护规律的成功典范。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如何推动敦煌文化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