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5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6%,创造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锲而不舍”的鲜活阐释;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传奇。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民利民,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面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发扬“右玉精神”的重大意义。
20-21高三上·河北·开学考试
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时代新人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全县残次林不足8000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949年10月,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了一个质朴而响亮的口号: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在右玉老县城城门外,他栽下了用来抵抗风沙的第一棵树,拉开了右玉治沙造林的序幕。此后70年,20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扛起铁锹背起树苗,精神抖擞地走在植树造林一线,人工造林近160万亩,植树1.3亿棵,全县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5%,创造了“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铸就了宝贵的右玉精神。为巩固70年的生态建设成果,近年来右玉县持续推进治沙造林,2020年继续实施7.42亿元的生态环保提质增效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域绿化水平。同时,该县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拒绝环境污染,严禁破坏生态,坚守环保红线,五年拒绝污染项目20多个,资金高达100多亿元,保住了这片绿水青山。通过全民动员建设生态文明,右玉获得了“山西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1)右玉精神生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结合材料并运用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右玉精神的形成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