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2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某班同学以“新形势下怎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材料二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如果说,曾经的区域竞争更多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差异化的长板,真正实现“1+3>4”。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结合材料二,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19-20高三下·天津·阶段练习
知识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国家财政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提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如果说曾经的区域竞争更多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差异化的长版,真正实现“1+3>4”。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也先后通过各自省份的《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并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从长期到短期,都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各级各地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区域统一市场。变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积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1+3>4”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双向互动”的理解。
(3)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赋予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时代课题和历史重任。请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召开。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简要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

1978年12月18至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

1988年9月26至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

1993年11月11至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

1998年10月12至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

2003年10月11至14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

2008年10月9至12日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

2013年11月9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

2018年2月26至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党的历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异”与“同”。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结合上述材料,根据《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