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85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保护个人信息、见义勇为免责、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将人格权单独成编……编纂民法典是适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诉求,按党中央要求,统筹考虑,在加强顶层设计前提下,按“两步走”的思路推进: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整合现行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从而形成“1+1>2”的叠加效应,传递良法温度、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实现从“法”到“典” 的飞跃。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法。从体现交易自由,到强调契约精神;从财产权属与利用,到倡导诚信、绿色;从设立“特别法人”,到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明确民商事活动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部富民兴国之法。民法典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切实实施民法典,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头宣传、推进、落实民法典实施;需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经过系统编纂,民法典将发挥叠加效应。请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评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从《经济生活》角度,阐释民法典是一部富民兴国之法。
(3)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请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写一份策略性报告。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论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0·江苏扬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加强市场诚信建设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
       材料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材料二   民法总则编撰过程中,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道德理念融入到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新的时代特征,例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这些都鲜明体现出立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
(3)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下一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请从哲学角度为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并简要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编纂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中国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人民的法治需求,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中国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民事权利的保护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

民法典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此次编纂而成的民法典对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和合同制度作出系统规定,为市场经济运转设立了市场准入、财产权属、市场交易等规则,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编纂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民法典的。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说明编纂民法典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从2014年10月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苦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

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草案三审稿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突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这一特点;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将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同每个民事主体都密切相关。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法律条文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________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________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2)中共中央强调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________、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些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________
(4)此次民法修改了现行法律中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规定,补充适应新形势的相应规定。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真理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而发展的。
(5)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从一审稿到三审稿的审议通过,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